中文片名:魔境夢遊
英文片名:Alice in Wonderland
北美上映日期:2010/03/05
台灣上映日期:2010/03/05
(數位3D + IMAX)
(美麗華IMAX 3D版本同步上映)
http://www.truemovie.com/2010moviedata/AliceinWonderland.htm
去年電影阿凡達3D後
一狗票電影開始全面3D化
管他內容怎麼樣,反正大家喜歡嘗鮮
媒體就大量餵食這類的東西給消費者
電影3D化後可以賣得票價貴一點,現在連看場電影都變得不便宜,可是電影內容不見得與票價成正比
昨天與朋友到西門町想看場 "魔境夢遊"
在整條電影街幾乎都是上映3D版本,最後我們在考慮之後決定去樂聲看就好
原因無他,比較便宜,只要出示指定信用卡就可以有折扣,一張票由350-->280
而隔壁的日新戲院號稱是iMax 3D所以一張票400
記得上次的阿凡達觀看經驗後,我根本就覺得日新在騙錢
原本的一廳改名字就可以叫iMax,票價馬上可以從250一張往上飆到350-400,對於一個老影迷來講去過一次就不會去第二次了
昨天進入樂聲後,他們的播放廳也是一廳,雖然名字不是iMax,但螢幕還是比日新偽iMax還要大
日新比樂聲好的地方,我想就只有在於那支3D眼鏡,其他的沒感覺
實際觀賞後,個人還是喜歡到西門國賓戲院看電影
原因是螢幕而言,西門國賓的一廳還是目前屬一屬二大的螢幕
二來喇叭也比較好,不會破音,而且可以網路訂購,比較便宜
而信義區戲院對我來講,除了比較遠之外,螢幕真的小的可憐,毫無觀看價值
而且對於帶起電影票漲價與禁止帶外食的風潮也是從信義區來的,所以我最不喜歡的戲院就在信義區
講完戲院,再來講電影3D化
電影特效變來變去,從真人到假人,到分辨不出真假,從2D進化到3D
電影最終大家還是看它的內容,華麗的外表無法遮掩平凡空洞的內涵
這也就是為何阿凡達去年得不到獎的原因
3D化又能怎樣,就拿 "魔境夢遊"來講好了
原本以為鬼才導演可以拍出另類的 "魔境夢遊",可是他卻為了3D而搞砸了自己的電影
內容幼稚沒特色,演員表現爛得一蹋糊塗
我所熟悉的強尼戴普怎麼會變成這樣(雖然他也常常拍爛戲),比起前幾部與導演合作作品,這部應該是最差的一部
不止爛,還很失敗
尤其是最後莫名其妙的跳一段瘋狂帽舞真的很想把啃完的雞翅往螢幕砸
提姆波頓他應該多去注重電影的內涵,而不是影像的數位化
這樣本末倒置只會讓他越來越失去他昔日的光輝而已
整部電影看來,部分3D更是把整部內容缺東缺西,凌亂無章的缺點顯現得更露骨
而且很大部分時間有3D的部分就只有字幕而已,整部電影看下來只能說是災難
因為為了看3D電影,得帶著眼鏡,這不見得每個人都喜歡
破爛的劇情加上昂貴的價格看完一場2266的偽3D電影會有種無名火
這種斂財的方式真的很不可取,感覺就好像台灣的海角七號,艋舺熱一樣
到處都是相同的東西,看久會想吐
到處都是模仿的廣告,看久會頭暈
拜託,希望電影工作人員可以秉持良心
回歸最傳統的方式,拍出有內容有質感的電影,不要再拿一堆垃圾來餵食消費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