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yclinn.files.wordpress.com/2009/05/8542279-md.jpg

這篇介紹徠卡M口鏡頭的文章可以說非常主觀,你可以為裡面的每一個觀點找到相反的論據。也就是說,文章僅從個人角度談論了不同年代版本的徠卡鏡頭,因此不要錯把它當作你挑選徠卡鏡頭的指南或百科大全。文章中引用的一些論據是出自“Per van Hasberoeck”(一位非常著名的徠卡書作者)。如果你曾大量查閱有關徠卡的書籍和討論,你就會明白所謂徠卡的專家們也並不總是意見一致。最奇怪的是每個讀者還真把專家們的意見很當一回事。
無論哪款Leica M鏡頭都絕對能夠展現你的攝影能力,問題在於,你是否有足夠的資歷去體會進而駕馭。

Leica徠卡M口鏡頭詳談

原作者——Steve Gandy


 

Leica M卡口廣角鏡頭篇(一):


[12/5.6 Heliar福倫達超廣角非球面] 2000年9月面市的、135旁軸系統裡最廣的鏡頭;有黑色和銀色選擇,不能聯動測距,最小光圈f/22,配有優質的非球面取景器和外置黑色金屬遮光罩。配件還包括77mm的濾鏡接圈和外置水平儀。鏡頭為徠卡SM口(螺口),用在M機身上需要加一個BM(M口)的轉接環。


[15/4.5 Heliar Aspheric福倫達] 1999年由Cosina生產,性價比極高,而且是目前唯一的LTM口鏡頭,需要轉M口接環才能用於M機身。


[15/8 Hologon 蔡斯] 1972年至1976年生產的徠卡M口鏡頭,根據“Per van Hasberoeck”的書,一共才生產了350支,因此極其稀有。一支成色新、含原包裝盒的這支鏡頭最高曾賣到15000美元。因此,這是一支不能用來拍照的鏡頭,至少對大多數人而言。


[15/11-22 Panomigon] 法國1999年生產的f/11鏡頭配有固定的f/22最小光圈,售價不可思議——相當於兩隻福倫達的15/4.5 asph鏡頭,也許我遺漏了什麼,反正這樣的高價,我看不出選擇這支慢速鏡頭的理由。


[16/8 Hologon Contax G鏡頭改裝] 市面上冒出很多用Contax鏡頭改裝的M口鏡頭,它們改裝後的品質參差不齊,所以最好能在購買前先試用。這支Hologon鏡頭的表現當然很優秀,但是改裝M介面的做法很可笑,因為將它用在Contax G機身上豈不更加實惠?何況與G機身一起還能得到無法從M機身獲得的某些功能。


[21/2.8 Asph.] 這支非球面鏡頭1997年推出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大概是所有徠卡21mm鏡頭中表現最優異的一支。令人欣慰的是它只比老款的鏡頭大一點點,有黑色銀色兩種選擇。老款的21/2.8 Elmarit(1982-1997)已經停產,只有黑色M口,用於M6上可以TTL測光。過去,許多人更願意選擇輕巧的21/3.4,但是因為它與老款的21/2.8的光學表現相當接近,因此它們各有無數的忠實支持者。
---- 早期的版本最近對焦距離16-28英寸內無法測距
---- 新版本最近測距對焦是28英寸


[21/4 Super-Angulon] 1958-1963年生產,銀色M口和螺口,其中M口鏡頭都是由螺口鏡頭加佩後組接環而成,因此也可以變成螺口鏡頭用在L機身上。[真遺憾]其它的M鏡頭怎麼不按這種設計生產了呢?這款鏡頭的評價在所有徠卡21mm鏡頭裡是最差的,不過收小光圈至f/8後就能有不錯的表現了。此鏡因為有過長的鏡身後組而無法在M6上測光。二手的鏡頭多見有鏡片灰霧,其特殊尺寸的後鏡蓋和遮光罩市面少見。


[21/3.4 Super-Angulon] 1963-1980年生產,只有M口,同樣用在M6上無法測光,因其比21/2.8輕巧,故此許多人喜歡它。這是支解像力很高的鏡頭,在非球面的21/2.8 asph推出之前,21/3.4曾經被許多人譽為徠卡21mm鏡頭中最優秀的一支,直到現在仍然有些人堅信這一點。
---- 銀色版
---- 黑色版,根據Per van Hasbroeck的書,有改進鏡頭的設計
---- 黑色版,為了用於M5而切掉部分後組鏡框,因此可以測光,編號自:2473251起


[21/2.8 Contax G改介面]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Contax 16/8改裝M口的版本?同樣的忠告。這是一支非常優秀的鏡頭,可以與徠卡最好的21mm鏡頭媲美,但是除非你患上嚴重的戀蔡斯情結,否則還是選擇徠卡21/2.8 Asph.的好,否則簡直是浪費錢。

Leica M卡口廣角鏡頭(二)


[21/2.8 Kobalux aka Bower aka Adorama] 製作良好的銀色鏡頭,配有取景器,非常輕巧,價格合理,需要M口的轉接環才能使用。


[21/4 Color Skopar福倫達] 2000年推出的多層鍍膜、螺口、輕巧的廣角鏡頭。配有明亮的取景器,不尋常的近攝能力,以及從無窮遠到近距離的極其快速對焦能力。用家的評價很高,是所有21mm鏡頭中性價比最高的。


[21-35 f/3.4-4 Konica M] 用於Konica Hexar RF,2002年3月推出市場的雙焦段鏡頭限量生產了800個,配有21mm取景器,市價約為1550美金。


[24/2.8 Asph.] 1997年推出的銳利、昂貴的鏡頭,只有黑色。配售的24mm取景器是所有24mm旁軸取景器中最好用的一個,你可以買一個配合其它品牌的24mm鏡頭使用。許多攝影人選擇24mm作為他們最常用的廣角鏡頭。如果你只需要一支廣角鏡頭的話,我投這支24mm一票。


[25/4 Skopar福倫達] 1999年生產的LTM口鏡頭有極高的性價比,當然也需要M口接環才能用。


[28/1.9 Ultron Aspherical 福倫達] 2000年產的徠卡螺口,7組9片設計,最近對焦0.7m,46mm口徑,有黑色和銀色,是所有旁軸系統裡最快的28mm鏡頭。


[28/2.0 Summicron Asph.] 2000年產,大概是目前為止最好、最銳利的徠卡28mm鏡頭了。


[28/2.8 Summicron Elmarit] 徠卡共生產了四個版本的28 elmarit,每一個版本都比前一版有所改進。
---- 第一版1965-1972,黑色9枚鏡片,德產,後組太長無法在M5、M6上測光。
---- 第二版1972-1979,黑色加產,8片鏡,可以在M5、M6上測光。
---- 第三版1979-1993,黑色,對焦時鏡筒不轉,8片鏡,E49,其光學表現比前期鏡頭有極大的提升。
---- 第四版1993年至今,E46,8片鏡。


[28-35-50/4 Tri-Elmar-M Asph.] 1998年生產的第一支徠卡旁軸三焦鏡頭,黑色和銀色,尺寸大致與90/2.8 Tele-Elmar相當。它是目前在產最昂貴的28-50mm變焦鏡頭,也因其昂貴的售價、傑出的設計和稀少的產量,在未來它必將成為收藏品。銀色版在2000年已經停產。我個人更喜歡用定焦鏡頭。


[28/2.8 Rokkor] 1982-1985年為Minolta CLE生產,多層鍍膜,比現產的徠卡28 Elmarit更輕巧。它的光學素質當然不如徠卡的Elmarit那麼出色,但是價格只有其一半。仔細觀察會發現該鏡片邊緣的鍍膜會有難看的白色斑點,只要不嚴重就不會影響畫質。


[28/3.5 Kobalux aka Bower aka Adorama] 製作良好的銀色鏡頭,配有取景器,非常輕巧,價格也合適,不過又是螺口的。

35mm-43mm鏡頭


[35/1.2 Nokton Aspherical福倫達] 2002年推出的徠卡M口鏡頭,是目前光圈最大的35mm鏡頭。


[35/1.4 Summilux] 1961-1997年生產,最早期的銀色版是了不起的傑作,你無法想像它的工藝有多麼棒直到你親眼見到為止。後起的黑色版就“輕”了一點。這款鏡頭的光學設計保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儘管它被認為沒有35mm Summicron銳利,但是它給作品帶來的光彩吸引了眾多的追隨者。這支鏡頭在40年裡不斷生產,根據資料從來沒有改變過原有的光學設計。但是,根據Per van Hasberoeck的著作,從1966年的編號2166702起,這支鏡頭的光學表現發生了明顯的提升,這顯然是因為重新設計了的原因。下列35mm summilux的產量很少,且已經停產,都將會成為今後的收藏品。
---- 銀色版,極高的工藝,加產有眼鏡用於M3,但也適用於所有M機,最近對焦26英寸。
---- 銀色版,極高的工藝,加產無眼鏡用於M2,最近對焦40英寸。
---- 黑色鋁制,加產,鏡筒上無“35”標記,從編號2166702起有新的光學設計。
---- 黑色加產,鏡筒上無“35”標記,對焦環上沒有無窮遠鎖。
---- 黑色,鏡筒印有“35”標記
---- 鈦色,配合M6鈦而限量生產,未來的收藏品。


[35/1.4 Asph. Aspherical] 1991年生產至今,有銀色、黑色、鈦色。這支鏡頭的評價極高,但是比前期的35mm summilux大了50%、更重、更貴。全開光圈時已經很銳利,如果經常收小光圈用的話,35mm Summicron的pre-asph鏡頭有更高的性價比。
---- 第一版是限量生產,已經成為收藏品,有兩個非球面鏡片。據說共生產了2000支,與新鏡頭的區別是印有“Aspherical”的標識。
---- 黑色新版,鏡頭印有“Asph.”
---- 銀色新版
---- 鈦色新版,為M6鈦機而限量生產。


[35/2 Summicron] 這款鏡頭的所有設計版本都極為出色,而且都比35mm Summaron銳利。雖然,這些不同版本summicron的不同設計和光學表現容易令人迷糊,通常越新的版本其表現往往越優秀。所有版本鏡頭的對焦環上都有一個方便的對焦杆。
---- 第一版1958-1969年生產,銀色,(因其有八枚鏡片組成,故此有人稱其為“八枚玉”),有眼鏡的版本是為了令M3有35mm的取景框;無眼鏡的版本是為了M2而生產,產量較有眼鏡版本為多。此鏡在二手交易時多注意鏡片是否有霧狀。
---- 第二版產於1969-1973年,銀色六片鏡,編號自2316001起,與傳統的光圈轉環不同的,它配的是小小的光圈控制杆。
---- 第三版產於1973-1979年,黑色6片鏡,編號自2646001起,E39。
---- 第四版產於1980-1998年,黑色和銀色7片鏡,E39。光圈轉環是橢圓形:F值部分的光圈環比較小些,而手控部分的光圈環比較大。這種設計非常便於使用。銀色版號看得多,但也比黑色版重許多。早期鏡頭在濾鏡介面處有“LEITZ LENS MADE IN CANADA”,而鏡頭編號印在光圈環後。後期鏡頭則是“LEICA”和鏡頭編號都印在濾鏡接環處。此鏡二手多見,價格便宜。雖然35/2 asph. 在光圈全開時的表現更好,收小光圈後,兩鏡難分優劣。7片鏡,是我個人的偏愛。


[35/2 Summicron Asph.或 Aspherical] 1997年生產至今,黑色為主。這支鏡頭的評價極高,大概是所有優秀的35mm Summicron版本裡最優秀的一支。不幸的是,它比前期的鏡頭大了50%。 2001年12月,徠卡生產了500支35/2 APO鈦鏡配合M6的銷售。

[35/2 Konica-M] 2001年生產,與Hexar AF 35/2相比有更新的光學設計。


[35/2.5 福倫達] 有兩種版本,價格較平,多層鍍膜、表現銳利的螺口鏡頭。


[35/2.8 Summaron] 1958-1974年生產,銀色,表現尚好,但沒有Summicron出色。有兩個版本:帶眼鏡用於M3的和沒有帶眼鏡用於M2的。無眼鏡版本的產量是有眼鏡版的一倍。二手鏡頭容易發現灰霧。


[35/3.5 Summaron] 1954-1960年產,銀色,便宜、表現尚好,有兩個版本:帶眼鏡用於M3的和沒有帶眼鏡用於M2的。兩個版本的產量大致相當。二手鏡頭容易發現灰霧。


[40/2 Summicron] 1973-1977年為Minolta產徠卡CL機身而生產,是一支較為便宜的、表現銳利的鏡頭。若裝在M機身上會帶出50mm的取景框線。徠卡公司宣稱這款鏡頭可能與M機身和其它徠卡旁軸機身不匹配。不過很難相信實際使用中會有什麼對焦問題,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都認為這類警告只不過是徠卡公司的市場策略,因為它害怕40/2的銷售會衝擊那些更昂貴的M系列鏡頭。此外,有證據顯示這支鏡頭還不是多層鍍膜。


[40/2 Rokkor] 1973-1977年為Minolta CL生產,表現非常銳利,安在M機身上會帶出50mm的取景框線。前文關於40/2的評論同樣適用這裡。此版不同之處在於鏡頭編號是印在濾鏡環上的。


[40/2 Rokkor] 1982-1985年為Minolta CLE生產。前面的評論同樣適用這裡。此版的不同之處在於鏡頭編號是印在鏡筒上的,而且還是多層鍍膜。


[40/2.8 Rollei Sonnar] 2003年為Rollei 35 RF而生產,被認為是用的蔡斯玻璃、Cosina鏡筒,然後在Rollei德國工廠組裝。有人評價它表現出色。因為銷量不高而產量少。


[43/1.9 Pentax] 2000年生產的第一支徠卡螺口Pentax鏡頭。光學設計與Pentax的43/1.9非球面單反鏡頭一樣。只為日本市場生產了800支銀色和1200支黑色,配有取景器。我不知道Pentax是否還會生產其它限量的(如31/1.8、50/1.2、77/1.8)徠卡螺口鏡頭。這支鏡頭受到了Pentax用家們狂熱的追捧。因為有非球面鏡片設計,這成為徠卡CL 40mm鏡頭裡表現最銳利的一支,只是需要加個轉接環用。市場價格約為150000日元,不便宜。

Leica M卡口 50mm標頭視角


[50/1 Noctilux] 1976年生產至今的各個版本都是相同的光學設計。儘管有三個50/2加起來重,它仍有許多忠實的追隨者。已經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好的超高速鏡頭。所有版本的Noctilux都因為產量稀少而將會成為今後的收藏品。若想舒適地使用這支鏡頭,可以考慮有額外25%對焦精度的M3或M6 0.85機身。後期Noctilux的鍍膜被認為有所改進。
----- 第一版,鏡筒沒有印“50”,外接遮光罩,非常扎實的工藝是我喜歡這一版本的主要原因。(譯者按:該版是E58濾鏡尺寸,後期全部改為E60濾鏡尺寸)
----- 第二版,鏡筒上印有“50”,外接遮光罩
----- 第三版,鏡筒印有“50”,內接遮光罩,我個人更喜歡外接遮光罩的設計。前三版都是加產
----- 第四版,從1998年Hughes賣掉加拿大的Midland Elcan工廠後,就一直在德國生產

[50/1.2 Noctilux] 1966-1975年產。這是一支稀有並極受收藏者追捧的鏡頭。從經濟角度考慮,最好別買它來拍照片。新版的50/1 Noctilux比它更便宜、光圈更大、而且被普遍認為在各檔光圈的表現比它更優秀。


[50/1.4 Summilux] 有兩種光學設計版本,平均年產量約有2000支,因此這款Summilux鏡頭比我們想像的要稀有的多。最近對焦距離是40英寸,有黑色和銀色。
----- 第一版 1959-1961年,銀色
----- 第二版 1961-1968年,銀色,改進的光學設計,編號自1844001起
----- 第三版 黑色氧化鋁
----- 第四版 鏡筒印有“50”
----- 第五版 1995年起內置遮光罩
----- 1997年的鈦色鏡,配合鈦色M6而限量生產


[50/1.5 Summarit] 銀色50年代初期的“超級”快速鏡頭。它的優點和缺點都很突出,故此人們要麼喜歡它,要麼不喜歡它。簡單地說,這是一支鍍膜過了的早期Xenon鏡頭。雖然它比後期的Summilux鏡頭明顯偏軟,但它也能拍出不銳利卻美妙的作品。二手鏡頭容易有灰霧和擦痕。
----- 第一版 固定的光圈刻度與轉動的光圈環
----- 第二版 固定的光圈指標與轉動的光圈刻度


[50/1.8 Rollei] 2003年為Rollei 35 RF而生產。對Rollei 40/2.8的評價同樣適用這裡。


[50/2 Summar] 螺口的收藏版。我加入這款鏡頭是因為它也可以成為M機用家的主要選擇。這是徠卡的第一支f/2.0鏡頭,二戰前的1933-1940年生產。產量極高,因此二手多見,價格低廉。儘管沒有鍍膜,也不太銳利,但是它有不同尋常的優勢。從f/2到f/4的光圈,它給彩色照片帶來的那種柔和美麗的效果是其它的便宜鏡頭無法給予的。這款鏡頭非常適用於人像、風光和人體攝影。雖然這類二手鏡頭容易有擦痕或灰霧,但這些瑕疵反而能加強這款鏡頭的特殊效果。因為機身設計的問題,它用於M5或CL機身時不能縮頭。


[50/2 Summicron] 出了非常多的版本,容易讓人搞混。許多人認為這個summicron是所有品牌50mm鏡頭裡最好的,因此它也廣泛成為其它50mm鏡頭用於測試和比較的標準鏡頭。

----- 第一版 1954-1987年生產的銀色縮頭。表現雖好,但還是不如後期鏡頭。因為機身的設計問題,用於M5和CL機身時不能縮頭。7片鏡,前鏡片的鍍膜非常容易劃傷或出現灰霧,最近對焦距離40英寸。
----- 第二版 1956-1968年銀色Rigid,有少量特別定制的黑色版本。從審美上考量,這款鏡頭的外觀非常漂亮,因此用家和收藏家都追捧它。幾年前,一個日本的攝影雜誌測試了這款鏡頭,認為它是所有50 summicron裡面清晰度(折衷了反差)最高的。它曾經被認為與第一版的summicron有著相同的光學設計,但是現在已經被證實兩個鏡頭的確存在一些不同之處。7片鏡,前鏡片的鍍膜非常容易劃傷或出現灰霧,最近對焦距離40英寸。

----- 第三版 1956-1968年銀色DR(Dual Range)版。這是第二版改制的具有特殊近攝功能。據美國最著名的(可惜已經停刊)攝影雜誌“現代攝影”的測試,這支50 DR是所有曾被測試鏡頭中清晰度最高的。同樣是7片鏡,所有M鏡頭裡它的近攝能力最強。雖然多數“專家”稱它的光學設計與Rigid相同,但是許多經驗豐富的DR用家卻宣稱兩支鏡頭的表現有區別,並相信是因為它們的光學設計不同所造成的。由於多了一個架眼鏡的平臺,DR沒有Rigid那麼外觀迷人。儘管如此,它還是受到用家的追捧。前鏡片的鍍膜非常容易劃傷或出現灰霧。
DR鏡頭有兩組的對焦範圍,因此命名“Dual Range”(簡稱DR)。DR只能在沒有戴眼鏡的情況下裝上機身。那只眼鏡是個可以隨時裝卸的取景配件,能輕鬆地安放在相機取景框前面的鏡筒上部。眼鏡的外形很象35八枚玉的眼鏡。當鏡頭裝在機身上後,先轉動鏡筒至其最近對焦點,然後才安上眼鏡,只有這樣才能正確開始進行近攝。安上眼鏡後,拉出鏡筒少許,這時鏡筒的對焦環又能向更近拍攝距離轉動了。實際使用時你會感覺簡單的多。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經驗豐富的徠卡用家都認為DR summicron不僅是他們最喜愛的50標頭,還是他們最喜愛的鏡頭,就是這樣。這支鏡頭集高清晰度和低反差於一身,並且有極優美的焦外成像。
50/2 DR也許能用在M6上,但是你一定要在安裝鏡頭前把對焦環設置在無窮遠的位置,否則,鏡頭很難安上或卸下機身。有人曾說在M6上DR無法做到最近距離合焦。我沒法確定這個問題是出在機身或鏡頭上,還是出在使用不當上。香港的Howard *****mer說很難在M6 o.85 #2296539機身上使用後期DR鏡頭的近攝功能,儘管將鏡頭安上機身沒有問題,但是機身內部的某個部件顯然阻止了鏡頭的近攝工作。我現在還無法確定是否所有的M6 0.85機身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所以,買DR用於M6的話,先試一試總是個好主意。
早期的DR版本最近對焦至19英寸,且對焦環上有feet或meter刻度(不是同時有),另外還標注放大倍率從1:15到1:0.75。它的眼鏡上有個帶框的商標,裡面寫著“E. Leitz Wetzlar”。
後期的DR版本最近對焦至20英寸,且對焦環上同時刻有feet和meter,沒有再標上放大率。它的眼鏡上刻有“LeitzWetzlar”,沒有商標框,對焦環的壓花更大更深。我還注意到後期DR鏡片上的鍍膜更加“暖調”,但不能肯定是否所有後期DR都是如此。後期DR的眼鏡無法用於前期的DR鏡頭,但是前期的DR眼鏡卻能用於後期的DR鏡頭。
----- 第四版 1969-1979黑色,鏡筒沒有印“50”,無對焦杆或鎖。其表現無法與前後期的summicron相比。6片設計,是繼DR後50mm鏡頭裡能對焦最近的鏡頭,可最近對焦28英寸。
----- 第五版 1980-1995 黑色,鏡筒印有“50”,有對焦杆,無內置遮光罩。我認為它比有內置遮光罩的後期版本更易使用,因此也是更好的選擇。當然,我是使用外置遮光罩和對焦撥杆的堅決擁護者。6片鏡,僅有195克重,德國生產。
----- 第六版 1995年至今,銀色和黑色,鏡筒印有“50”,內置遮光罩,無對焦撥杆,與前一版的設計相同,黑色重240克、銀色重333克。
----- 2001年12月,徠卡生產500支50/2鈦色鏡頭配合M6鈦機的銷售。


[50/2 Elcan] 為軍用M4機身——KE7A而生產。極其稀有和昂貴。Elcan是“E. Leitz Canada”的縮寫。它早先是徠卡的一個加拿大工廠,後來出售給了Hughes,後來又被美國的General Motors收購,最近又被賣給了Raytheon。這個廠至今還在生產一些經過挑選的徠卡鏡頭。它的特長是生產軍用鏡頭。


[50/2 Konica M] 為Konica Hexar RF而生產,與徠卡鏡頭相比很便宜。


[50/2.8 Elmar] 1958-1974年產銀色鏡頭,是原始Elmar設計的終極版本,受用家和收藏家喜愛。因為機身的設計問題,用於M5和CL機身時不能縮頭。4片鏡,鏡片容易出現灰霧。


[50/2.8 Elmar] 新的復古設計鏡頭,1994年與M6J一起生產,有銀色和黑色。因其鏡筒上印有“50”而易於分別。不知為何,這款鏡頭非常受歡迎。它的光學表現尚好,但還不如50mm summicron的3、4、5版好。它比Summicron少了一檔的光圈,而且比4版的Summicron只輕了25克。不僅如此,它的製作工藝無法與前一版本(1958-1974)相比。從各方面衡量它都不盡如意,那為什麼還要買它?因為機身的設計問題,用於M5和CL機身時不能縮頭。


[50/3.5 Elmar] 銀色螺口縮頭。我認為這是一支值得徠卡M用家認真考慮的50mm鏡頭。即使要加上一個轉接環,它仍然是所有能用於M機身上的最輕最小的鏡頭 —— 比M 50/3.5或M 50/2.8 Elmar還要小。更重要的是,當縮頭後,它僅從機身突出來1/4英寸!!!建議選一個戰後產的有鍍膜版本,而且準備好請專家清潔它,因為二手的它極可能有灰霧在鏡片上。總之,它不尋常的尺寸和優秀的光學表現都令它成為你重要的選擇之一。因為機身的設計問題,用於M5和CL機身時不能縮頭。


[50/3.5 Elmar-M] 1954-1961年產的銀色縮頭。經典的Elmar設計,成像銳利。因為機身的設計問題,用於M5和CL機身時不能縮頭。

 

Leica M卡口中長焦段鏡頭


[65/3.5 Elmar] 用於Visoflex系統的徠卡M機微距鏡頭。必須通過visoflex配件而用於M機身。它有極高的評價,而且被認為是Leica最好的M鏡頭之一。
----- 銀色版,1960-1969年生產
----- 黑色版,1969-1985年生產,改進的光學設計,相對稀有,我發現它的數量僅有銀色版的三分之一。


[75/1.4 Summilux] 1980年產,極高的好評。我個人認為它作為人像鏡頭還不夠長。所有的75/1.4 summilux都因為產量稀少而將會成為收藏品。總之,這支重量級的鏡頭有著了不起的好評和一大群熱情的簇擁者。若想舒適地使用這支鏡頭,可以考慮有額外25%對焦精度的M3或M6 0.85機身。(譯者注:75/1.4安在M3機身上只能看到50mm的取景框線,因此並不合適。)
----- 第一版用外置遮光罩,加產,相對更加稀有,E58濾鏡尺寸(譯者注:應為E60)。
----- 第二版內置遮光罩,加產,E60濾鏡尺寸,編號3223300起
----- 第三版1998年起,德產,據稱比前期版本的體積略小


[80/2.8 Rollei] 2003年為Rollei 35 RF而生產。前面關於40/2.8 Rollei的評論也適用此處。據信,這支鏡頭與Rollei雙鏡的設計相同。


[90/2 Summicron] 這是一支很長壽的鏡頭,1957年開始生產,有兩大版本和眾多變型。沒有被大家注意到的是所有90/2的產量都極小,所以從收藏的角度考慮,早期銀色版本的二手價格顯然被低估,與其價值和稀有度不相稱。
----- 早期銀色,外置遮光罩,可卸下鏡頭前組用於Visoflex
----- 大頭銀色,內置遮光罩,可卸下鏡頭前組用於Visoflex
----- 大頭黑色,內置遮光罩,鏡筒無“90”, 可卸下鏡頭前組用於Visoflex
----- 1980年產黑色,體積只有前期版本的2/3大,鏡筒印有“90”,收起內置遮光罩後會遮擋住光圈刻度。光學表現接近前期的版本。鏡頭前組不可卸下。
----- 1982年產黑色,鏡筒印有“90”, 收起內置遮光罩也不會遮擋住光圈刻度。
----- 1992年產銀色,1998年停產。


[90/2 Summicron Apo-Asph.] 1998年生產,是所有90mm鏡頭裡表現最銳利的一支。2001年12月生產了500支鈦色鏡頭配合M6鈦色機身的銷售。


[90/2.8 Elamrit] 1959-1974年生產,銀色和黑色兩種,可卸下鏡頭前組用於Visoflex系統。與新版不同的是它沒有內置遮光罩。二手鏡頭容易有鏡片灰霧。
----- 銀色,產量多
----- 黑色,產量稀少,約為銀色產量的1/3


[90/2.8 Tele-Elmarit肥版] 1964-1974年產,徠卡第一次試圖生產短小的90/2.8鏡頭。普遍被認為光學表現不錯,但是還不如後期鏡頭。現在很難找到這款鏡頭了。
----- 1964-1967年產,肥版,幾乎全是黑色
----- 1967-1974年產,肥版,全是黑色


[90/2.8 Tele-Elmarit 細版] 1974-1989年產,是徠卡最輕最小的90/2.8鏡頭。它的尺寸與CL 90/4 Elmar大致相同,儘管光圈大一檔。這是一支很好的旅行用鏡頭,雖然有人抱怨過它的銳利度,但也有人讚賞它。美國“現代攝影”雜誌評價它比90/2 Summicron更銳利,這令許多攝影師驚詫不已。
我個人的體驗是,5%的幾率這支鏡頭會慢慢出現問題。不知道什麼原因,它的後組鏡片會逐漸產生嚴重的蝕刻,當然發現及時的話可以請專家清潔就能防止蔓延。如果任其發展,則清潔也無濟於事,只會更嚴重傷害鏡頭及其表現。如果這樣,你只能把它當作鎮紙來用了。由於這顆鏡頭的後組鏡片是密封的,即使你找到可更換的鏡片,更換的費用也極其昂貴。
----- 銀色版,極其稀有和珍貴,因為只少量生產後就改為黑色版了
----- 大多數黑色版是加產,德產的數量極少
----- 普通黑色版,加產,鏡筒無“90”
----- 1983年為70周年M4-P機身而生產的紀念版,鏡筒刻有“Leica 1913-1983”
----- 後期版本,鏡筒印有“90”
----- 所有以上鏡頭都是相同的光學設計,只是外形不同而已


[90/2.8 M-Elmarit] 1989年生產的小巧鏡頭。許多人認為它是90mm鏡頭裡表現最銳利的一支。與同款R鏡使用相同的玻璃製作,令人意外地重。鏡頭前組不可卸下,鏡筒印有“90”,內置遮光罩。這支鏡頭將在2003年停產,取而代之的是90/4 微距-Elmar。
----- 1989年產黑色,內置遮光罩
----- 1997年產銀色
----- 1998年限量生產的鈦色鏡頭,配合M6鈦機的銷售


[90/2.8 Konica M] 為Konica Hexar RF而生產,與徠卡鏡頭比要便宜得多。


[90/3.5 Apo-Lanthar福倫達] 2000年推出的黑色和銀色的螺口鏡頭,6片5組,最近對焦1.2米,E39,最小光圈f/22,是目前唯一的多層鍍膜90mm螺口鏡頭。


[90/4 Macro Elmar] 2003年9月生產,獨特的鏡頭設計,第一支長過50mm的近攝鏡頭,有黑色和銀色。沒有近攝接環時,最近對焦0.76米;有近攝接環時,最近對焦距離與50/2 DR一樣是0.5-0.77米。最大1:3放大比率。可惜它的微距對焦環不能用在其它90mm鏡頭上。不過,幸好它的外置遮光罩可以反過來接。E39濾鏡尺寸。


[90/4 Elmar] 這是50年代產的老鏡頭,表現尚可,後期的品質更好。4片鏡,性價比高,今天成為最便宜的M鏡頭之一。更老的30年代生產的90/4 Elmar鏡頭雖然沒有鍍膜,但是能為你的黑白和彩色照片增添一種陳舊的經典感。
----- 銀色Rigid版1954-1963年產,輕小,二手市場裡普遍被低估。可卸下鏡頭前組用於Visoflex。後組是銀色鏡筒佩黑色環。早期是E36,後期是E39。
----- 銀色縮頭1954-1968年產,縮起來後能與機身一起放進EV相機套
----- 銀色三片鏡,“直筒”的elmar,屬於收藏家的稀少鏡頭。


[90/4 Elmar & Minolta 90/4 Rokkor] 1973-1977年為Leica CL和Minolta CL而生產。是完全相同的鏡頭,都產於徠卡工廠。輕巧,表現銳利。對40/2 summicron的評語同樣適用這裡。幾乎與第二版的90/2.8 Tele-Elmarit尺寸相同。


[90/4 Minolta Rokkor] 1982-1985年為CLE而產,多層鍍膜,與早期的90/4 Rokkor相比尺寸幾乎一樣,不同的是其編號印在鏡筒上面,而不是濾鏡環上。


[135/2.8 Tele-Elmarit] 1963-1997年產,巨大的鏡頭,配有1.4倍的放大眼睛,這樣相機的135mm取景框線變大,易於取景對焦。可以在M2/4/5/4-2/4-p/6上有效地利用90mm取景框線來使用135mm鏡頭,也可以在早期的M3上使用。因它的體型巨大,在二手市場不大受歡迎。只有黑色,內置遮光罩,可卸下鏡頭前組用於Visoflex。
----- 對焦環配有“Heavy Ribs”,放大取景眼睛用螺絲固定
----- 對焦環配有“Heavy Ribs”,放大取景眼睛澆鑄固定
----- 對焦環配有“Fine Ribs”
----- 1975年產,光學設計與R鏡一樣,兩節遮光罩變成一節。
----- 後期有“135”印在鏡筒上。


[135/4 Apo-Telyt-M] 1998年生產,目前在產唯一的M 135mm鏡頭,而且還是135mm鏡頭中最銳利的一支。


[134/4 Elmar] 1960-1965年產,銀色,有少量黑色,比135/4.5 Hektor更銳利,可卸下鏡頭前組用於Visoflex。


[135/4 Tele-Elmar] 1965-1998年產,只有黑色,光學表現優秀,非常受歡迎的一支長壽鏡頭。
----- 第一版外置遮光罩,可卸鏡頭前組,凸邊的對焦筒,鏡筒無“135”
----- 第二版1985年起內置遮光罩,不可卸鏡頭前組,有棱紋的對焦筒,鏡筒無“135”
----- 第三版1993年起內置遮光罩,鏡筒印有“135”


[135/4.5 Hektor] 1954-1960年產銀色,可卸下鏡頭前組用於Visoflex。它可以說是最便宜的徠卡M鏡頭,二手市場極多見,光學表現不賴。因為1997年的“Leica Viewfinder”雜誌上的一篇評論而使它突然變得受歡迎起來,令一些多年無法將其脫手的經銷商驚喜不已。


注:
1、mahler9補充,35mm Summicron 八枚玉第一版也有生產黑色版,不過數量較稀少。 35mm Summicron 第二版,銀色六片鏡" —— 應該只有黑色。
2、譯者補充,50mm f/1.0 Noctilux的第一代是E58,外置遮光罩;第二代是E60,外置遮光罩;第三代以後都是E60,內置遮光罩。

本文轉出於http://www.leica.org.cn/Leica_Le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包爾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