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流武將——趙雲

論三國時代的武將,趙雲說得上是第一流人物。

他是常山真定縣人(今石家莊之北)。後漢群雄並起時,他由郡人推舉,帶一小隊地方武裝,投入公孫瓚麾下。就在公孫瓚處遇見劉備,兩人一見如故,從此結下深交。

他看見公孫瓚是個不能共圖大事的人,就藉口兄長去世,還鄉去了。後來袁紹消滅公孫瓚,劉備又投入袁紹幕下,趙雲於是追隨劉備,成為劉備的主騎。(事見《三國志·趙雲傳》注引《趙雲別傳》。主騎,應是馬軍衛隊長之類,不屬於朝廷的正式官員。)在所謂“賢臣擇主而事”這點上,他是頗有眼力的。

由於他是負責警衛工作,在劉備大敗于長阪時,他就有保衛甘夫人(《三國演義》說糜夫人在當陽之戰中死去,但史無記載。)和劉阿斗的責任。他出生入死,終於保全了甘夫人和後主,立下汗馬功勞。後來,孫權把妹子孫夫人嫁給劉備。孫夫人帶來的一批東吳吏卒,驕橫不法,連劉備也無可奈何,於是特派趙雲主持“內事”,使東吳吏卒不敢再肆無忌憚。

孫夫人還吳,把阿斗也挾帶走了。趙雲同張飛攔截長江,奪回阿斗,又立下一次大功。

他生平處事謹慎,考慮周到。平定桂陽時,桂陽太守趙范被迫投降,卻擺了個美人計,要把寡嫂樊氏嫁給趙雲。當時有人好心勸他接受。趙雲卻說:“趙範被迫投降,其心難測。天下美婦人不少,何必找這麻煩。”後來趙範果然逃走,趙雲卻絲毫不受牽累。

還有一件事:他在博望坡同夏侯惇作戰時,生擒了夏侯蘭(《三國演義》說夏侯蘭被張飛一槍刺死,那是小說家的虛構)。原來夏侯蘭同趙雲是“總角之交”,從小相識。趙雲便稟告劉備,免了夏侯蘭一死;又知他對法律很有研究,更舉薦他做軍正(軍法官),卻為了避免嫌疑,又不把他放在自己的手下。

這兩件事都可見出趙雲的細心。

趙雲在大原則上更是把握得很緊。劉備平定益州時,許多人都建議把成都的住宅和城外園地桑田分賜有功將士。獨有趙雲反對。他說:“從前霍去病說過: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國賊曹操尚在,我們理應淬礪奮發,力求進取,決不是享樂的時候;而且益州人民飽受戰爭痛苦,也應把田宅歸還他們,使他們安居樂業才是。”這種見識,比之“老子出生入死,為的是什麼來著”的人,相距何止千萬裏!

再有一件事,更可以看出他能從大處著眼。那事在關羽兵敗身死以後,劉備痛恨孫權,傾全國之力,要討伐東吳。趙雲當時苦諫說:“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如果先滅了魏,孫權自然歸附,不用再煩刀兵,曹丕卻篡漢自立,這正是我們激勵人心,伸張正義的時候。應該早日進攻關中,佔據河、渭上流險要之地,關東義士,一定起來回應。若與東吳開戰,兵勢一交,不能馬上解決,得利的只是曹丕罷了。”這一番分析,真是明白犀利。可惜劉備不聽,卒至兵敗身死。

街亭之戰,是魏、蜀以後局勢順逆的一大關鍵。諸葛孔明親率大軍進攻祁山,令馬謖為先鋒,而令趙雲、鄧芝率領少數兵力,虛張聲勢,由斜穀進兵。原來由斜谷進入關中路近,而由祁山一路,卻遠了好幾百里。孔明是想來一個大迂回,出其不意,直搗長安之背。魏方主將曹真以為蜀兵主力都在斜穀,於是親統大軍迎截。趙雲兵少,當然無法前進;不料馬謖在街亭慘敗,蜀軍主力被迫後退,損失重大。獨有趙雲、鄧芝全師而還,兵將毫無損失。這種勇敢鎮定,也是人所難及的。如果孔明有知人之明,把馬謖和趙雲對調一下,也許以後的局面就大不相同了。然而非常可惜,大抵諸葛孔明也認為趙雲不過是個衛隊長出身,不能獨當大任,所以寧可用了馬謖。後漢時代,門閥制度依然根深蒂固,連賢如諸葛也是難以避免的。

關於趙雲的勇猛,《演義》有許多誇張。在文藝作品中,這是容許的。上面所說,卻都是根據史書的記載。史書自然難以有溢美之詞,但也不可能太離譜。趙雲的事蹟,還是大體可信的。

他真不愧為武將中第一流人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包爾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