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盲目搶進生化金融股
很多人高喊生化科技的股票是長期被看好的。其實,投資生化科技好像是賭博一樣,研發成功的機率一百次有九十九次可能是失敗的。不過一旦研發成功,就會賺翻天,報酬率會很驚人。就拿以「威而剛」壯陽藥成功的輝瑞公司為例,當初在研究心臟病藥品時,可能是研究了一百個案子,可是就只成功那麼一次,不過這一次卻讓前面失敗九十九次所耗費的成本全部回收,還可以賺錢。
不是每一家生化科技都確保會成功的。全世界的產業只有兩種,一是賺錢的產業,一是不賺錢的產業。縱使生化科技的口號喊得熱,可是由於研發過程複雜、時間投入長,資金投入大,所以風險性很高。更何況,有些生化科技並不是那麼容易理解的,因為這個領域太過專業,有時候真的很難判斷某家公司是不是會賺錢。
另外,也有很多人看好金融股,盲目跟風。金控公司整合購併的目地是要讓金融業更加有效率,同時可以擴大規模進軍海外市場。然而到目前為止,狀況還不是很樂觀。原因在於:
第一, 一家完整的金控公司必須要有銀行、投信、保險、證券、租賃、期貨等業務,金控公司會整合所累積的客戶資源,並且讓業務員可以同時做全方面的金融服務。這其實是比較有效率的,不過因應整合,會有一波裁員,以降低金控公司運作的成本。
第二,金控公司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只在台灣推動業務,商品不夠國際化,在國外設分公司也不多。
我也不建議投資人去投資未上市股票,尤其財務資料不夠透明的公司實在很危險,很難檢驗其好壞。現在台灣股市有超過近一千家上市上櫃公司可以投資,我想就綽綽有餘了。
避免踩到地雷股
最近這幾年,有些公司會美其名說是買回庫藏股,但有時候只是大股東賣股票給公司,然後將公司的錢掏出來。投資人要非常小心,看起來是好消息不斷,公司買了很多股票,實際上背後隱藏著很多危機。
避免踩到地雷最好的方法就是買龍頭股以及外資概念股。 因為外資看好的股票多半不會太差,財務報表的研究也非常嚴謹,除此之外,外資對所看好的公司,買的量都很大,所以不用擔心買不到,賣不掉。產業的主流股在判斷時也比較沒有疑慮。
有些投資人會認為,要是碰到假外資不就糟糕了。我認識的一家光碟廠老闆,就很喜歡搞假外資,經常匯錢到國外,在國外開個戶頭,然後再回頭買自家股票。看起來是外資正在投資,但其實是自己吃自己,拉抬自己,製造假象。因此我建議散戶可以選擇可信度高的摩根概念股。
博達案嚇壞不少投資人,不見了六十億,所做的報表都是假的,連會計師都簽證了,根本無法事先預防。另一家股票「衛道」,所有的轉投資幾乎都成為零,由於政府規定虧損五年內都不用列舉,因此即使公司內部像個「爛蘋果」或「空殼子」,又該怎麼辦呢?
股市陷阱和地雷很多,我根據自己十八年的經驗,整理出以下辦法:
一、盈餘分紅的比率過高,稀釋了股東應有的權益。必須檢視一家公司董監酬勞和員工分紅所佔的盈餘比率,若是分紅比率很高,就不宜買進。這等於是拿股東賺的錢請公司員工賣命工作,非常不合理。
二、每股盈餘大起大落。今年賺三元,明年又賠兩元,這樣不穩定的公司盡量不要碰。
三、大股東持股比例過低、持股質押比高,表示連大股東自己都不看好,都把股票賣光光了,這家公司就很危險,是成為「地雷股」的先兆,也是投資人永遠不能碰的股票。
四、記住,任何消息面都不可以輕易採信,比如 ×× 證券看好台股將會漲到 × 千點,或是某某股票是外資推薦買進標的,分析師預估每股盈餘有多少、股票上看多少等。
五、別迷信專業經理人、分析師、外資、法人、自營商及投信所提供的股票資訊。記住,我講的是「別迷信」,參考可以,但別迷信。
六、別信某家公司在媒體上所頻頻釋放的好消息,或者透過超級業務員、專業經理人所報出的「明牌」。 常開法人說明會的公司,也有鬼。
七、小心公司辦理現金增資的真正目的,查清楚到底是經營本業,還是以印股票來換鈔票A散戶的錢。
八、實施庫藏股制度是大股東賣股票給公司,再把公司的錢掏出來的手段,要特別注意。
九、經常「膨風」說自己公司未來「錢途」和「前景」有多麼地好,就要更小心謹慎,特別是那些經常見報、曝光率很高的老闆。
十、負債比、業外投資高的公司盡量不要投資,表示公司財務狀況不佳,本業也經營的不好。
十一、高價買油畫、買跑車、買豪宅、買名酒……等公司的老闆,最好也小心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包爾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