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錶由懷錶而來,也保留了許多懷錶時代留下的高級工藝技巧,陀飛輪(Tourbillon)是1801年由A. L. Breguet寶璣所發明,這項裝置透過內有縱擒裝置的外殼每分鐘旋轉一次,讓垂直轉動消除懷錶垂直擺放受地心引力影響所產生的時間偏差。這種精巧的裝置很快就被移植到腕錶上頭,1947年Omega歐米茄開始生產陀飛輪腕錶。腕錶的尺寸比懷錶小得太多,所以擺置陀飛輪這種機制顯得更困難。

時至今日,一款陀飛輪手錶代表的不只是以10mm大小機動裝置組件對抗地心引力有多炫,對許多品牌來說,能製造一款陀飛輪錶更是卓越製錶水平的驕傲宣示。
 
陀飛輪
神功:克服地心引力造成誤差

 古早的懷錶總是垂直地放在口袋裡,為了消除地心引力產生的誤差,1801年A. L. Breguet寶璣先生發明了陀飛輪。陀飛輪的設計非常精巧,運用擒縱系統圍繞著軸心,不停做360度旋轉,靠著不斷地調校克服難搞的萬有引力。

 回頭想想,懷錶的時代,每個人都把錶放在上衣內袋,當然會受到地心引力影響,到了腕錶的時代,每個人的手每天都在做不同角度、不同姿勢的擺動,愛錶人士除了要擔心地心引力,還要擔心手上複雜的機芯設計會在重重摧殘與甩動之下受損。時至今日,陀飛輪被視為高度工藝展現,只要有陀飛輪,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

 不過,若是那麼怕磨損、時間不準,換個石英錶或者電子錶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為何鐘錶收藏家還要對陀飛輪癡迷?

 這是有原因的。陀飛輪種類眾多,市場上還有高難度的球體陀飛輪、中置陀飛輪出現。雖然有人認為市場上陀飛輪售價有「過高」嫌疑且氾濫生產,不過,對於收藏家和愛好者來說,小小的陀飛輪對抗的不只是地心引力,還充滿個人的夢想、擁有藝術精品的滿足感與驕傲。
 
「蒙娜麗莎」的微笑:三金橋自動陀飛輪腕錶-- 轉動世界的巨輪
瑞士La-Chaux-de-Fonds國際鐘錶博物館前館長Andre Curtite曾說,「「即使擁有諸多優點,老一代的製錶大師們,也沒有人能夠達到與芝柏三金橋陀飛輪媲美的程度;換言之,這款錶代表著我這一生所見最高品質的境界!」」芝柏三金橋陀飛輪,向來就是陀飛輪中的經典之作,素有「錶中蒙娜麗莎」之美稱。1860芝柏表的製錶師─創意十足的Mr.Constant Girard 將錶橋設計出三金橋(Three Golden Bridges)完美比例,1867 「三金橋陀飛輪懷錶」於巴黎萬國博覽會金牌榮獲至高榮耀的金牌獎。

八0年代初期,芝柏錶從拍賣會中一只早期三金橋陀飛輪懷錶獲得重新製作的靈感,三金橋陀飛輪是一項非常精密的結構,由於20世紀以後已不再生產相關款式,所以詳細製作方式非常缺乏,幾乎等於失傳,在這種情形之下,首席製錶師Mr.Schnegg Denis在鍥而不捨的收集資料下,推出「三金橋陀飛輪懷錶」,完成這個古老的傲人傑作,並開啟一連串追尋歷史的神聖使命, 1889年「三金橋陀飛輪懷錶」再度榮獲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牌,並贏得「表中蒙娜麗莎」的美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包爾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